![]() |
![]() |
![]() |
一般佛教經典包括經藏、律藏和論藏,約320餘部。除此之外,寧瑪傳承還有十萬部寧瑪續藏名「Nyingma Gyübum」,以及發掘出來的典藏稱之為「伏藏」。 伏藏,或稱 The Treasure Transmission Lineage Scriptures,包含非常多的法教資料,譬如珍貴的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仁波切(The Great Jamgon Kongtrul Lodro Thaye 1813-1899)集輯的伏藏寶藏「Rinchen Terdzo」,數世紀以來,有非常多寧瑪巴大師們加以註釋、著作教法、道歌(自發之金剛歌)、儀軌,以及特別為學生弟子而寫的法教。最著名的大師們包括:朗從大班智達(Rongzom Mahapandita 1012-1088)、袞嘉隆千讓蔣(Kunkhyen Longchen Ramjam 1308-1363)、日增吉美林巴(Rikdzin Jikme Linpa 1729-1898)、卓千巴楚(Dzogchen Patrul 1808-1887)、喇嘛米滂(Lama Mipham 1846-1912)和吉美欽列唯瑟(Jigme Trinley Öser 1745-1821),這些大師們的著作,都是現在應該認真研讀和實修的教材。
西藏整個佛法的根源為密咒舊譯(寧瑪)大法部,寧瑪派之下以各派的創始人或其代表性的寺院之名為名,主要有在雪域西藏西邊的敏卓林寺、多傑札寺,中間有雪謙寺、卓千寺,東邊有噶陀寺、白玉寺,這就是寧瑪巴六大母寺傳承系統,以及其他較小傳承系統。另外的二大傳承系統則為 「龍欽寧體」與「敦珠新巖」傳承。
‧ 敏卓林寺 Mindrolling Monastery,位於上藏山南地區的紮囊縣,建立於西元1676年。
‧ 多傑扎寺,位於上藏山南地區貢嘎縣的雅魯藏布江江北岸
‧ 佐欽寺,Dzogchen Monastery,位於中藏康區德格東北,又被稱為竹慶寺、卓千寺,第一世佐欽法王貝瑪仁增
(1625–1697)於西元 1685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創建。
‧ 雪謙寺,Shechen Monastery,位於中藏康區德格,又被稱為協慶寺,建立於西元1695年。
‧ 噶陀寺,Katok Monastery,位於下藏康區白玉縣,西元1656 重建。
‧ 白玉寺,Palyul Monastery,位於下藏康區白玉縣,西元1665年白玉的開山祖師仁真更絨謝瑞創建了白玉寺,名為
「白玉尊勝菩提園寺」。
除了六大祖寺外,西藏山南地區的紮囊縣的桑耶寺為寧瑪派的代表性寺院。由於寧瑪派沒有領導全派的中心寺院和政治勢力,桑耶寺曾經被薩迦派統治。統治時期,對該寺進行過修葺,並派遣僧人住寺,此後就形成了寧瑪、薩迦兩派共處一寺的局面。其他寧瑪派重要的寺廟還有持有龍欽寧體的多足千寺
寧瑪派各大母寺多有其獨特修法,如:
• 敏卓林 以「南伏藏」 為其特色;
• 多傑札 以「北伏藏」 為其特色;
• 白玉 以「南卻天法」 為其特色;
• 噶陀 以「金剛藏」 為其特色;
而著名的「龍欽寧提」修法的傳承並不拘泥寺系,在各大寺系均有修持。另外尚有弘揚龍欽寧提傳承為主的多智欽寺系、弘揚東伏藏為主的尼紮寺系、敦珠寺系等不屬於以上寺系。